重返【湖口老街】, 一份熟悉感卻油然心生,依稀記得曾與表哥和外公共踏的【湖口老街】,如今多了一分緬懷親人的悵然感,悄悄融入市井老街的歷史滄桑感。有人常說:在地人比較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,這句話在【湖口老街】上足以驗證。因為這裡,依舊保留最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,那就是老街上依然住著人,對於商業渲染的感召力,還算受之淡薄。由於身處地利之便,為求天時之力(因為有些相片角度光線需要,所以阿龍湖口老街跑了早場跟下午場)。在湖口老街,古早味的菜包、艾草粿、薑汁豆花、熱芋泥、老街芋餅、起司條都足以代表老街食的文化。宗教信仰更是文化大熔爐,可以想像同一條街上,街頭是奉祀三官大帝、媽祖、觀音娘的三元宮,巷尾是天主堂。對於文化的包容性可說是相當大。回探【湖口老街】街景,建築風格主要以閩南式的紅磚樓為主體,房之主面以哥德式風格裝飾為輔。街道以相嵌的紅磚為構築元素,鋪陳出一條時光走廊,再顯老街的內斂光華。
▼清晨的湖口老街,靜謐氣息隱然於紅磚街道
▼湖口老街在假日時,遊客絡繹不絕
▼擁有最道地的客家菜包(蘿蔔絲、竹筍內餡),將客家精神完全包入其中,絲絲入扣
▼供奉三官大帝、媽祖、觀音娘的三元宮,廟前廣場是老人小孩的聚會好所在
▼老湖口天主堂
▼老湖口天主堂,為原先老湖口車站遷出後改建成出租民房時,由陶神父(Fr. Donatelll)來到湖口老街傳教所承租,歷經文建會修建而至今天面貌(資料來源)
▼神父或主教祭服(白、紅、綠、紫、黑)金色,可以代替白色、紅色、綠色,也可在大瞻禮上使用(資料來源)
白色☞喜樂、潔淨,用于耶穌(除耶穌受難外)、聖母、天神、精修聖人的瞻禮及聖誕期、復活期的主日和平日;
紅色☞熱愛、犧牲、壯烈,用于耶穌受難、聖神降臨及殉道聖人瞻禮;
綠色☞希望、生命,用于常年期的彌撒;
紫色☞悔罪、刻苦、補贖,用于將臨期和四旬期,也可用于追思彌撒;
黑色☞哀悼,用于追思亡者彌撒。
▼湖口老街,哥德式建築風格與閩南式建築風格正吹混搭風
▼尤其在屋子的正上方,可見兩項風格各展其利
▼湖口老街,腳踏車芋泥(喜歡紫芋香氣的你,可以來試試)
▼搭配芋泥老闆背影,來張芋泥照
▼另一項不可錯過的美食,紅豆糕和客家菜包
▼不小心亂入的臭豆腐
▼滑嫩的豆花,搭配薑汁是阿龍小時候熟悉的味道
▼豆腐TOFU
▼湖口老街特有的芋香餅,阿隆那天去剛好吃到剛出爐的好香脆
▼台富行芋香餅
地址: 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
【結語】對於湖口老街,你可以慢慢地逛,沿路上的古物攤些許能勾起你兒時回憶,品嘗客家菜包,體驗炒過的蘿蔔絲香氣以及來碗熱芋泥,滿口腔的鮮芋香就是你的。還有香酥的芋餅更是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,來趟湖口老街,體會不一樣的文物風情吧。
如果您喜歡藥師龍的文章,想要follow阿龍最新文章,就到龍龍來放送台粉絲團 幫阿龍按個讚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