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阿甘正傳中,阿甘的媽媽所說: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。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麼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. You never know what you're gonna get.但在巧克力共和國,相信喜歡巧克力的你,將有別於蘇打綠喜歡寂寞的歌詞:見風還是風。你此刻的心情應該是:見巧克力還是巧克力。巧克力常與愛情結合在一起,西洋情人節,女生會為心儀的男生特別做一個巧克力,那是一份心意,一份傳遞愛意的媒介。而在巧克力共和國你可以尋找一份回憶,對於77乳加巧克力(宏亞食品)的回憶,甚至了解巧克力的歷史,可可豆居然等同於貨幣一般,可以買到一名奴隸(1513年,西班牙人Hernando de Oviedo y Valdez告訴別人他用了100顆可可豆買一個奴隸)。
★怎麼逛,最好逛 |
簡單來說,平日來(星期二~星期五)最划算,因為可以參觀工廠和博物館。參加導覽只要到巧克力共和國館內一樓大廳集合,工作人員都會放置導覽時間牌。至於巧克力DIY則到服務台(巧克力共和國館內一樓)報名欲參加場次即可。接下來是師父引進門,修行看個人的概念。阿龍首先參與導覽,剩下的時間自己在逛一圈,最主要初來乍到不熟悉館內展覽位置,經過解說員凱晴的解說,逐步了解宏亞巧克力共和國館內概況,接下來就能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部分多駐足。而且在導覽的過程,因為是假日,所以又不小心變成一對一的專人解說導覽。這裡又再次凸顯平日到景點的好處(偶爾可以平日休個假,不用假日人擠人)。
★ 門票抵消費 |
電影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威利·旺卡(Willy Wonka)為了尋找接管巧克力工廠的人選而祭出金獎券(Golden Ticket)的活動,巧克力共和國雖然沒有金獎券,卻有推出折抵券變大的活動(消費套餐或是英式下午茶,原本折抵100變成折抵200,雖然套餐和英式下午茶所費不貲,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參考看看),至於其他禮品或是伴手禮就只有折抵100元。
▼全新形態『燒生巧克力蛋糕』,全台獨家手作呈現,運用特殊烘焙慢火細緻蒸烤,口感似生巧克力般入口即化,又如起士蛋糕的綿密細緻,多種層次一併呈現,巧克力喜愛者的首選。( 資料來源)
★可可的歷史 |
一個人的名字要好記,夠響亮,才能流傳千古。如同小朋友在取名字的時候,總會歷經算命師說,長輩覺得叫甚麼好,父母再綜合起來的過程一樣。而可可樹的名字由來,眾所紛紜。直到1753年生物學家林奈正式為可可樹命名,把它命名為Theobroma cacao, Theobroma是希臘語,意思是「神的食物」。ˊ一切才塵埃落定。參觀巧克力共和國最大的秘訣,就是想像自己是一顆可可樹,隨著時代演進,歷經以下年代:
時間 | 民族 | 事記(資料來源1)(資料來源2) |
7世紀 | 美洲 馬雅人 | 培植可可樹,稱其為cacau。將可可豆烘乾碾碎,加水和辣椒,混合成一種苦味的飲料。 |
南美洲 墨西哥 阿茲特克人 | 阿茲特克人稱其為xocoatl,意思為「苦水」,他們為皇室專門製作熱的飲料,叫Chocolatl,意思是「熱飲」 | |
1519 | 西班牙人 | 當西班牙征服者Herman Cortes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登岸時,墨西哥皇帝Moctezuma以為是羽蛇神按傳說預言從大海中回到墨西哥。所以Moctezuma皇帝熱情款待這位「羽蛇神」,並且言聽計從,接受西班牙統治,更將可可種植園進貢給他。 |
1657 | 法國人 | 在倫敦開了第一家賣巧克力的商店,但店的名稱叫「咖啡煙草商店」。 |
1671 | Plessis-Praslin公爵 | Plessis-Praslin公爵的廚師不小心把煮融了的糖漿倒在杏仁碎上,公爵品嚐過這款意外之作後讚不絕口,並以自己的名稱命名。 |
1674 | 英國甜品師傅 | 將可可粉加入蛋糕當中,這是全球首款利用巧克力烹調的美食。(固體巧克力誕生) |
18世紀 | 法國人 | 十八世紀路易十五統治時期,法國人將巧克力糖放入精緻的糖果罐中隨身攜帶,方便隨時享用。 |
1778 | 法國人Doret | 發明了一部機器,代替人手磨可可豆和攪拌巧克力漿。 |
▼可可樹年齡左邊:年輕(果實在主幹上),右邊:年老(果實除了在主幹生長外,樹枝也有生長果實)。判斷法則:養分由根部吸收,經由樹幹到枝幹,可可樹年齡高者,枝幹結果時機率高。
★可可樹生長環境 |
巧克力共和國有一個仿可可樹生長環境的區域,裡面種植可可樹,隔著玻璃幃幕或許感受不到可可樹需要的溫度與濕度,但是一進入可可樹的溫室中,首當其衝的是溫度上的衝擊,從冷氣室走入,溫差的改變(會有一股暖流竄入)。看了可可生長環境,稱她為植物界的嬌嬌女並不過分,不喜歡當個冰山美人(溫度25-28),而且還注重保濕層面( 濕度80-90%)。
緯度 | 南緯20度到北緯20度之間 |
溫度 | 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5~28 |
濕度 | 80~90%(高濕度) |
年雨量 | 年總降雨量1500mm-2000mm |
▼由可可世界產區就可以清楚了解高達72%來自非洲,其他16%來自南美洲(符合南緯20度到北緯20度之間)
★供需導向 |
看到貨櫃,不免想到機械公敵索尼說的站在大橋下是主角威爾史密斯,不是索尼的橋段。這次,巧克力共和國從貨櫃中走出來的人物不是機械人而是可可豆。為了全球愛好巧克力的人們,將可可豆從主要產區(西非,南美洲)藉由航運的方式,送往世界各國。因為氣候的關係,緯度較北部的國家,需要巧克力作為隨手可得的熱量較多,(第一名是瑞士)所以你會發現台灣在全球國人每年吃掉巧克力的重量,依舊沒有一些緯度較高的國家多。
▼阿龍驚艷宏亞食品除了77乳加巧克力,也有推出鐵觀音口味的巧克力,真的是將台灣的在地產業文化,重新包裝推向國際。
★巧克力的食用方式 |
一開始可可是用喝的(馬雅人將可可豆烘乾碾碎,加水和辣椒,或是蜂蜜),到了約1600年西班牙人,發明Molinillo(莫尼立又),功用在於均勻攪拌巧克力飲料與辛香料以及製造泡沫的口感,直到1674年英國甜點師傅將可可粉加入蛋糕當中,這是全球首款利用巧克力烹調的美食。接著固體巧克力的出現,演變至今,喝的巧克力,吃得巧克力都有。
▼端巧克力的女僕(由於巧克力在當時算是奢侈品,上流社會才喝起,一杯熱可可的價格,有時比女的月薪還要貴),因此發明熱可可固定器,功能在於女僕端送過程不會去翻倒熱可可
▼熱可可固定器(固定在盤子上)
▼Molinillo(莫尼立又),功能攪拌與製造泡沫效果
★巧克力不只是巧克力 |
宏亞食品推出蜜蘭諾(金黃色酥鬆的餅皮,每一口都有濃郁的可可香氣,香濃滑順的純黑巧克力與酥鬆的口感),還有澄片巧克力(橘色摩天輪),巧克力共和國館內還有巧克力DIY的活動。然而巧克力甚至推升至時尚界,2009巴黎國際巧克力展模特兒身上的服飾均由巧克力完成,我想模特兒在走秀時,心情一定格外緊張,畢竟是一碰即碎的巧克力,走起路來動作不敢太大。
★工廠產線參觀(平日限定) |
平日(週二到週五)開放3個導覽時段11:00 14:00 15:00,參觀工廠只要在巧克力共和國館內一樓集合,導覽人員就會開著廠內接駁車,將大家帶往產線。一到產線,濃郁的巧克力香,夾帶著花生內餡香,如浪潮般一波波撲鼻而來,沿途產線外有設立解說牌,導覽解說員也會參觀民眾解說,大波露巧克力的包裝屬於pillow枕頭狀的包裝,雙紐包裝屬於耗人力的一種包裝(拿一張包裝紙,將巧克力包在紙張中心,再將兩側扭轉,便形成雙鈕的包裝手法。)
★總結 |
有機會可以來巧克力共和國看看,平日來還可以參觀工廠的運作,那是一場聞香之旅(濃郁的花生味,撲滿整座生產線),可可故事的歷史演進,親手製作一份心意巧克力,館內還有一些對於巧克力的迷思,等待大家到現場來發掘。